2025 | 港澳游记-下

从香港坐船去澳门只要1小时,有点风浪但我没有晕船,抵达澳门当天火速去预约好的医院打完了疫苗,澳门的医院好干净就诊体验很好,医生护士服务态度很好。打完疫苗没什么不适感,之后就开启了半岛的世遗打卡路线(只玩了澳门半岛。

半岛以北

Alt Text

随便走动都能看见那个地标新葡京赌场,据说这栋建筑花了44亿澳门元打造……

Alt Text

商区附近能看到葡萄牙探险家欧华利Jorge Álvares的雕塑,据说他是16世纪第一个抵达广州的欧洲人,我还挺意外,听说一二·三事件中很多葡萄牙人的雕塑都被打砸撤掉了。简单了解了下澳葡历史……

早在16世纪中叶,葡萄牙虽然是个小国,但却是当时具备发达航海技术的国家之一,葡萄牙人通过在非洲沿岸、印度洋、东南亚及远东建立了海上贸易网络。

由于中国明朝实施海禁,加上澳门半岛在地理上具备港湾的天然优势,澳门成为当时葡萄牙的登陆地。明朝政府为避免沿海的冲突,同时为确保对海上贸易的控制与税收来源,允许葡萄牙人在澳门进行区域自治,于是在航海至此的葡萄牙人以租借的形式长期留守,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外来文化和宗教,澳门由此出现中葡分权互利的治理模式。

到19世纪,殖民主义的兴起和清政府的衰落使得葡萄牙对澳门实行了全面殖民。二战后,反殖民思潮和左派运动兴起,许多葡萄牙人离开澳门,长期腐败和丧失人心的澳葡政府移交了政权,但在澳门多处留下了他们所的历史痕迹,这些城市景观在不同时代的权力叙事中产生着错综复杂的纠葛。

议事厅前地广场-澳门市政署

抵达议事厅前地广场路上就好多游客,先看到的是澳门邮政局大楼,这里的行人道是葡式风情的碎石路。

Alt Text

阴天时分,广场上也人头攒动,这里是澳门最核心的公共广场,保留了以前中葡议事的机构市政署大楼,这里也是澳门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不过地面则是90年代重新修缮铺设的黑白波浪线条的碎石路。

Alt Text Alt Text

市政署免费对外开放,进去参观,通往庭院和二楼处的墙上可见唤起航海联想的葡式花砖,这个季节还有盛开的绣球花,蓝紫色十分相称。

Alt Text

庭院里有个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喷泉,还有葡语诗人贾梅士Luís Camões(1524-1580)的雕像。很难想象这里以前是市政府机关呢!

Alt Text Alt Text

仁慈堂大楼

仁慈堂大楼就在广场一边,仁慈堂以前是葡萄牙人创立的慈善救济机构,据说是收留弃婴的地方,地下原为澳门政府公证署的办公室,2018年起改为便民药房(真的在卖药……澳门给我的初印象就是无处不在的药店。

Alt Text

去的时候没开放,就外面浅浅拍了一张,建筑也很有南欧风情。

Alt Text

附近走动能看到很多中葡风情的街巷和建筑,外墙刷得五颜六色,从坡道下网上看新旧并存。

Alt Text

大三巴牌坊

Alt Text

人太多了就不拍全貌了……为什么这里被叫做牌坊且只有一面墙呢?这里因为以前这里是由耶稣会创立于1594年的圣保禄学院天主之母教堂,经历过多次大火只剩教堂前壁,这块前壁外型像中式牌坊所以就叫牌坊了。为什么叫大三巴呢?据说是因为粤语谐音和圣保禄(São Paulo)很像。

Alt Text

穿过大三巴的门有展牌详细介绍了前壁上的雕塑含义很贴心,里面有些露天的遗迹展示。

Alt Text

背面↑

现在这里被改成了墓园。地下有个博物馆,收留了澳门天主教的文物和教徒们的遗骨。

Alt Text Alt Text

澳门博物馆

出来往左边高地走,是澳门博物馆。

Alt Text

路过利玛窦铜像。

Alt Text Alt Text Alt Text

博物馆正好遇上免费开放,里面就是一些中葡大杂烩,有天主教与佛教的文物,有澳门南湾风格的建筑雕饰,还有给外国游客看的粤语区的展品和文化宣传。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到一种中式恐怖(……看到花轿子、婚房感觉很压抑)。

Alt Text

比如这些木偶,真的很诡异……

Alt Text Alt Text Alt Text Alt Text

炮台公园

从博物馆里搭乘自动扶梯即可抵达三楼的大炮台公园,这里据说在1623年至1740年间曾是澳门城防司令和总督的住所。

Alt Text

很多炮都是对准赌场的笑死,有鸽子会随机落在炮台上。

Alt Text

在大炮台公园俯瞰老城区,全是密密麻麻错落有致的老房子。

Alt Text

天主教圣安多尼堂(花王堂)

Alt Text

往大三巴右手边下坡可一路走到圣安多尼堂,这是澳门三大古教堂之一。这座教堂过去是当地葡萄牙人的婚礼通常圣安多尼堂举行,婚礼会用很多鲜花装饰教堂,因此华人又称这座教堂为“花王堂”。

Alt Text

据说教堂的石制十字架是17世纪的物件。

板樟堂前地 玫瑰圣母堂

一路折回游客区,临街还有一座瞩目的教堂,外型与大三巴牌坊相似都是巴洛克风格。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外表有三角形山花和浮雕、白色线脚和古典圆柱,整体高度对称。

Alt Text

玫瑰圣母堂建于1587年,是道明会在中国建立的第一所教堂,现在看到的也是1874年火灾后重新修缮的建筑。

Alt Text

内部的祭坛也有巴洛克式的螺旋形圆柱。

Alt Text

教堂旁边原本建有修院楼房,现在只留下走廊及回廊。内部是个小型博物馆,还可以继续参观各种宗教文物,有三层楼。

Alt Text Alt Text Alt Text

其他

Alt Text

路过的喷泉融合了中欧风格,青花瓷真的很适合展现航海文化。

Alt Text

澳门限定抱蛋挞chiikawa。

Alt Text

通往大三巴牌坊的主街正上方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家文采书店,需要往里上到二楼。里面有很多文哲社科书籍,有无删减的近代中国史书目,还有很多翻译作品和台版书,书架排列没什么规律,淘书主打随缘。

Alt Text

淘了一本很难买到的书。

Alt Text

也路过了葡文书局,但里面的书和文创实在贵到离谱,不太推荐。

Alt Text

尝试了葡菜,感觉不是很合我的口味!

Alt Text

这种花瓣状酥脆感的葡挞好吃!还买了曼塔格利亚家的圆的正宗葡挞,但是感觉太甜了。

赌场感觉都很无聊!进去感觉像是菜市场,每张桌子乌泱泱聚了一堆人,葡京最低的额度有200港币,永利美高梅之类的都是500-2000港币起步,美高梅有冷掉的奶茶和甜点供应,进去只感觉与里面格格不入……

半岛以南

Alt Text

相比半岛以北的游客区,半岛以南则相对幽静,保留很多小众的老建筑,街道景观也很漂亮。

何东图书馆

路过但是闭馆。

Alt Text Alt Text

圣若瑟修道院

Alt Text

去的时候不开放……

圣奥斯定堂

Alt Text

遇上里面在做宗教活动,也没进去,遥遥只见圣母像。

岗顶剧院(伯多禄五世剧院)

岗顶剧院是澳门历史上第一座西式剧院,也是中国境内最早的西式剧院之一,以纪念葡萄牙国王伯多祿五世而命名,曾是澳门葡萄牙人的文化娱乐场所。

Alt Text

这座建筑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特征是整齐的希腊罗马柱式、装饰偏向低调。

Alt Text

剧院门口有一棵巨大的榕树,很好奇怎么移植到这个高台上的。

Alt Text

门口进去里面很昏暗,仿佛废弃之地,舞台上有奇怪的艺术装置在兀自转动,剧场以现在的标准看很小很拥挤。

Alt Text

外面倒是陈列着一些后现代风格的装饰画,边上有一点花砖装饰。

Alt Text

圣老楞佐教堂(风顺堂)

Alt Text

圣老楞佐教堂也是澳门三大古教堂之一,据说是16世纪葡萄牙人登岸居住的时期建造。为什么叫风顺堂呢?因为以前从这座教堂可以直接远望海岸,不少葡萄牙水手的家人会到此处远观是否有商船归来,同时祈求天主保佑顺风顺水、出海平安。所以华人又称之为“风顺堂”。

Alt Text

入口大门两边各有美丽的天使雕像和花朵,建筑是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的结合体。

Alt Text

郑家大屋

Alt Text

郑家大屋是典型的岭南院落,由两座四合院式建筑组成,通过大内院相连。

Alt Text Alt Text Alt Text

很中式,除了电灯、雕饰和一些对称设计我看不出哪里是融合西式风格,外国游客比较多。

Alt Text Alt Text

在狭窄的地方往上看有点压抑……

亚婆井前地

Alt Text

继续向前走,会看到一片广场休息区,边上有牌子显示亚婆井前地,这里是最初的葡萄牙人登陆后的聚居地,也是葡萄牙军官美士基打携全家投井自杀的地方,走到这里理解了为啥之前走过的路上有教堂有剧院了。

Alt Text Alt Text

走到这里直呼不妙又要爬坡了……

Alt Text

一路爬坡,觉得沿途的椰子树和雕花栏杆很配。

主教山-主教山圣堂

大概走了有15min的样子,最后一段特别陡特难爬。爬到顶右手边有很干净的厕所加俯瞰港口的歇脚座位。

Alt Text Alt Text

天气不好,坐下来休息时无端想到横滨港,港口景色大同小异。

Alt Text

往左边走,看到主教山圣堂,看见门口圣母像正好面朝赌场……

Alt Text

主教山圣堂也是多次修缮、多种风格混合的小型教堂,里面倒是没啥看头……

Alt Text Alt Text

主教山又称为西望洋山,在此处的瞭望台可见澳门塔与连接澳门半岛和凼仔的西湾大桥,阴天看上去也很和谐。

Alt Text

妈阁庙

Alt Text Alt Text

下坡走一段路,到妈阁庙,沿途有卖香火的店。这里现存的妈阁庙是在明万历(1573-1621)年间兴建,也是澳门现存最古老的庙宇。

太累了就没再进去。

海事博物馆

妈阁庙边上是海事博物馆。在博物馆了解到原来澳门名字的起源是这样的:

Alt Text Alt Text

这个博物馆感觉比大三巴那个澳门博物馆好一点,里面介绍了很多渔业知识和航海历史,还有葡萄牙人登陆的情景。

Alt Text

以前葡萄牙航海的黑船(商船),模型好多好大。

Alt Text Alt Text

甚至能看到澳门成为葡萄牙与中国、日本之间的贸易中转站的证据。

Alt Text

对文创(冰箱贴钥匙扣明信片)已经审美疲劳所以啥都没买!结束行程,出博物馆外面的景色不错,到对岸坐公交车回酒店了。


关于本次旅行其他补充:

  • 港澳Alipay/Wechat的普及率挺高了,澳门公交和超市全程都可以用Alipay/Wechat,香港个别超市小店不支持,换点小额钞备用即可,如果是苹果手机,在香港wallet开八达通坐地铁公交最方便。

  • 港澳入境过关的纸条不要丢,酒店入住需要出示。

  • 流量包如果是在支付宝移动/联通买的话要选本地流量;本次出行我是淘宝上买了港澳的esim和境外流量卡,感觉esim用着手机会发烫,境外流量卡不会。

  • 早茶和牛杂感觉味道一般般,没有必要专程去吃。

  • 澳门机场很小,安检就在进来的中间,登机口附近的厕所非常干净豪华。

加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