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感觉这两个月心情和状态转好干活有点劲的原因是因为结束了最后一次心理咨询,然后多了很多独处的时机。
一些尝试
韩语学习进行时
入门很快,请看另一个帖子:简单韩语入门
我很遗憾不是在听得清楚的时候邂逅新的语言,初学时根本分不清基本音的发音,词典播放要对着耳朵贴在传声处听好几遍(未果),感觉韩语发音真的不如日语好发,ㅅㅊㅈ真的每次都绕死我!最后可能还是没有分清楚,只是自己记了一套自己的发音方式然后往后学了。有时庆幸之前学了日语、法语和拉丁语的发音规则,可以不像初学韩语那样费劲,可以利用自己大脑记忆里的声音去往后自学,但有时也很遗憾之前没有尽己所能多学深一点每门都是半桶水入门,转念一想,其实我现在学语言真的不需要想那么多,往后学吧,生活和兴趣里用用就行。
看了个雕塑展
也是另一个帖子记录:罗丹现代雕塑的启承
观后感想:请把声誉还给卡米耶·克洛岱尔好吗?通过罗丹展无意中了解了一位女性雕塑家的陨落,心情很是复杂。
植物微距胶卷拍摄ing
自从有了微距胶片机就喜欢上拍一些植物的特写,开闪光灯+胶卷显影特别美:FujicolorSuperiaremium400碎片、 KodakColorPlus200碎片
尝试了日式蘸面

去尝试了网上吹得很响的家康蘸面,店要提前排队预约,等到真的坐到店里,点的是招牌的味噌蘸面,感想是那个味噌蘸料自己做是很难复刻出来的,这玩意感觉前几口还行,后面越吃越咸!
更了3篇无人在意的同人
又开新坑啦!开始草拟大纲和填充中。虽然没什么看但是自己爽了就行!最近有种焦虑感,就是担心余生还没写完想要写的东西就会过早死掉手机里的草稿还会被熟人看到的焦虑……开始想象当我在死前一键清空所有记录时,我会不会看着草稿箱里那些未竟的构想和想象然后无比怨恨无比悔恨没有实现它们?然后更加难过,这个世上居然有那么多想象因为各种外力残忍地夭折,有那么多故事和体验遗忘在茫茫的洪流中。
也在晋江上读到过令人惊艳甚至感动到落泪的同人,这是一片想象力蓬勃的天地。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作者写出来的作品,就是会让我很受感动并生出自己也要“亲自写一写”的激情,应该珍视这种缘分和机会,人总是会在某些意想不到的时刻得到鼓励。
永远不后悔写。因为写了便是自己的。最近也在思考文学翻译的领域,看到AO3上有的英文同人、终于明白了那些为爱发电授翻的感受……平生第一次有想留言询问作者能不能授权翻译的冲动。但是已经变得好忙好忙,也不确定有没有空抽出时间专程搞文学翻译。#该死的究竟为什么有那么多事妨碍我当一个朴素的同人女😭。
重新构建新的生活秩序
10月初经常下雨湿鞋,换了长柄伞去学校上课,又开始担心伞会被拿走,因为助听器不能淋雨,所以时常为这种琐事分神。重返校园读书,感觉课比想象中的还水。见识了一堆废话会议和服从性测试,发现自己对学术圈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到了11月底还是很恍惚:竟然两个月就这么过去了,感觉发生了好多事情度月如年。
现在戴着助听器的效果约等于收音机那种嘈杂声,努力听能勉强辨别一点点声音,不看文本无法理解别人说了什么,也时常疑惑自己的读唇能力是不是彻底无了,但刷短视频偶尔也能看懂很多人的口型。最大的问题是我听久了左右耳都会耳鸣加重难受然后整夜入睡困难,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睡着,然后到了白天被自己的耳鸣一点点吵醒。上学经常遇到一些场合(比如导师开会、讲座或者其他课堂)不得不去过度使用耳朵,每次用转文本app看到的往往也是一堆废话,关键的重点一两句就能提炼出来,很容易烦躁!(转文本app我还得充钱买时长,然后耳鸣一旦加重也要很久才能恢复一点精力),就在想我为什么要折磨自己,还不如关掉助听器全聋状态下什么都不听去自学,实际上现在的状态和全聋差不多了,但是我还是在强迫自己去融入这种环境……天哪!但我已经不想再过医院和家两点一线的生活了,但是我也根本没有融入这个环境的强烈愿望。
尝试了各种转文本工具,真的烦了一些健人轻飘飘说“用XX工具也能替代听力”更有甚者还有说“AI让听障群体听见声音”的话语了😅,这种事只有实际体验过才有发言权吧?我知道生活里有些人没有恶意但是,能不能至少有个正常的无障碍概念科普,而且大部分软件工具甚至连助听器,我觉得都是从非听障本位的理念出发去设计和开发的。我很费劲地用了一个半月去适应这种离开手机和网络就无法做许多事的笨拙的生活,粗略写了个 听写转文字软件测评帖。

虽然上课,还是续了高压氧舱每周去吸氧,通常吸完氧当天耳鸣会加重,但第二天会耳鸣减轻到忽略不计,然后直到下周上完课耳鸣加重,再吸氧,周周循环。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吃的药物和做的氧舱到底有没有用……聊胜于无。
买了粉色小豆泥玩偶,太可爱了放在床头有个好心情。我感觉自己要迷上抽小豆泥盲盒了!这可不行!但是捏捏小豆泥的猫头很解压。

书影邂逅
书

涩泽龙彦的评论集,论东方古典文学和西洋文学时妙趣横生,旁征博引,能看出译者也很有功力。我觉得读他的论述也是回应他驳斥三岛文评的那句话:“真正在打转的不是现实中的炭斗,而是我们想象中的炭斗。” 但是对他的感想是:涉及女性和性的论述全是无稽之谈,个别章节看得好感度down。

不如《思考的纹章学》有深度,更多是收集了大量的魔法与神秘学史料做了影响研究。从《思考的纹章学》就发现了涩泽龙彦涉及女人的任何片段真的很能胡诌😅#男人研究文化什么都要往性上靠是吧#倒是对猎巫史里对女性的栽赃污蔑只字不提……

有句话是直戳我的:"Death is slight, and any man may sustain it; but torments are dreadful, and these no man can endure."(死亡无足轻重,人皆可忍;但折磨恐怖骇人,无人可忍。)
在一部充满了讽刺意味的小说,作者的道德教化意味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吗?有很多话也与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的信仰相悖。牧师的好多情节是违反人性的,压抑欲望的,并不像真实的人类会做出的事。但是这个情节的设计存在着幽默和讽刺感。不管是构建了这样的乌托邦社区还是安排了这样一个人物,他始终建立在压抑自己的欲望,忍耐更多的牺牲的基础上,去顺承的命运,却不想着如何为更好的生活创造物质和精神更为丰富的条件,扼杀物质,对困境逆来顺受,这依然是在否定人性。这是一种理性吗?真正的理性难道不是人有意识地凭借自己的理性力量自救,为自己、为他人某幸福?感觉作者呈现了启蒙时代的理性的一种缺陷:正因为生活里多数的问题都来自于外界,人们认清自己凭借个人的力量无力去改变,仍然深陷并延续了宗教式的空想。

李琴峰的科幻小说设定了一个拥有“出生自愿法”的世界,所有在母亲肚子里受孕的胎儿可以在被生下来前决定自己是否愿意出生,强制引产出生的孩子将来有权把父母告上法庭然后使其社会性死亡(感觉也就在日本这种集体社会氛围里奏效,不负责任的父母还是一大把)。小说里依然藏着很多没有交代清楚的问题,例如,母亲的身体仍然承担着怀孕风险和身心损耗;胎儿和外界的信息不对称,如何证明Ta所做的决定是否正确?医院的仪器如何做到科学化和传达受孕体的意志?是否有国家权力机关人为操纵以便筛选国民的可能性,男性医师主导产科的情况下,不符合传统男权的(例如女同性恋)家庭会被强制打胎等等。在这种合意出生制度的影响下,这种科幻的后人类世界里女性的地位丝毫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作品探讨的生命伦理思考很有意思,但感觉只是以此讽刺现今的社会现状,而没有什么新东西,总觉得这样的结尾充满遗憾。

“在你死後,我沒能為你舉行葬禮,導致我的人生成了一場葬禮。”
看过的镇压民运的作品里杀戮者必然会把受害者的尸体抢走,以此达成权力的示威、践踏生者的尊严和记忆。视角切换的写法会让人更加身临其境地体会历史的暴力有多可怖。发现很少有作家会书写那些动荡时期涉及女性的暴力,即使是韩国导演拍摄的光州三部曲里,我印象里女角色也鲜少作为主体人物出现,最终成为男性悲壮英雄叙事的陪衬。韩江不只是写少年,也将女学生也写进了人们的记忆里, 女性所面临的仍然比男性要残酷,光是看文字就要窒息了……实在难以想象韩江女士是怎样消化那些搜集来的资料并写出如此血淋淋的文字……她所做的努力和勇气令我深深钦佩,更别说她后面还写了《永不告别》。我觉得都是对她想表达的这个主题的回应:“人類的本質其實是殘忍的,是嗎? 我們的經歷並不稀奇,是嗎? 我們只是活在有尊嚴的錯覺裡,隨時都有可能變成一文不值的東西,變成蟲子、野獸、膿瘡、屍水、肉塊,是嗎? 羞辱、迫害、謀殺,那些都是歷史早已證明的人類本質,對吧?”
暴力是一种需要人去认识和直面的存在,回避对暴力的认识、剖析、探讨、记忆,就永远无法理解人类和正确处理许多现实问题的发展方向。而在我看来,人类是如此轻易就能扭曲他的记忆和叙述的动物,如何抗衡权力的幻觉和宏大的遗忘,依然是举步维艰。我们的当下仍然需要更多这样的作品。

太东亚了……以男性视角书写的前两章很讽刺。转换到姐姐视角又是不一样的深刻体验,最后树火那一章画面感又十分强烈,嫩绿的火焰幻象仿佛要将纸面的文字屠戮殆尽。“活著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每次笑完後,她總是這麼想。在經歷一些事情後,在體驗過各種難以忍受的災難後,人們還是照樣能吃,能喝,能睡,能拉地生活下去,還可以發出爽朗的大笑。當認識到自己也是這麼活著的時候,曾經遺忘的悲傷又像睡意那樣緩緩地被喚起。”感觉韩江描绘里面的很多人物都像是在描绘自欺的行尸走肉、遵循社会规训的人和反抗规训被排除的人,她以植物化的纯粹想象反衬出人类世界的诸多不可理喻。让我想起之前读岡崎京子的漫画《我很好(リバーズエッジ)》里面的某一格分镜:青少年们看着尸体,不知道是自己是不是其实也已经死了、大家其实是假装自己还活着的想法。但是谁都选择沉默着,没有道破生命那黑暗冷酷、无比深邃的绝望——人们仿佛和叙述者一样变成了从他们的命运里抽离而出的旁观者,真是奇妙又残酷的陌生化手法。
另外,感觉韩江似乎特别喜欢使用鸟和树的意象。不知是否与朝鲜的灵魂如鸟以及树神信仰有关?

黄丽群的随笔集,收录的是她往期的博客文章和散文,阅读时亦能感觉到台湾的文化和消费氛围,大陆以外的华语作家的生活、思考总是多一些平易近人的朴素和灵气,但感觉还是她的小说更有意思,读这个和读作家生活流水帐差不多。不过我很欣赏她在《瑕疵品的自白》里的感悟:“写作必须是一点儿都不能放过自己的事。放过就是放弃。活着也是。”真是无比孤独又无比快乐的一人自娱自语。

古尔纳以全知视角徐徐展开的东非殖民社会图卷。看完依旧对开头的景物描写印象深刻,为什么呢?"The sun made distant trees tremble in the air and made the houses shudder and heave for breath. Clouds of dust puffed up at every tramping footfall and a hard-edged stillness lay over the daylight hours. "它既有人格化的叙述,也体现了时间的变幻,也包含了主人公对童年的内心观感,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回想自己的父母的模样都更困难,只记得最初那种“硬梆梆的寂静”,而和季节的轮回比,主人公反而是在不断的颠沛流离之中。这种感觉就更加悲伤了。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的处境可以如此蒙昧,人的世界是如此肮脏,Paradise is hell.

“Each person addressed his words mainly to the mute. Their thoughts seemed to converge in him as the spokes of a wheel lead to the center hub.”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麦卡勒斯可以把一个听障者的心理和日常刻画得如此真实。比如Singer在面对其他人时会刻意压抑住使用手语而不断折磨自己的手的心理,还有他在Antonapoulos死后又重新遇到三个手语族,但是走进他们中间却发现自己已经无法使用手语来传达自己的内心所想等等,他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和其他角色是相似的,一个人知道,却又无法让别人理解,这时他该怎么办?在个人与群体频繁交集的生存之上,言语是如此不稳定、不可靠的存在。这本书据说是她22岁时写出来的,天才!

是德赫HP同人文,这篇这是我目前看过改写HP6后面剧情质量较高艺术性最强的同人文,改了很多原著设定且都改得很巧妙!里面的马尔福是我看过同人里智商最高的马尔福😂ooc但是比原著那个地主家的傻儿子设定合理一点。而且少数能把hp最后大战补完的。我看过的大多数HP文都烂尾了。

感情戏写得太好了,分镜也好绝!我真的强推这部韩漫!文戏真的非常美妙:
“我突然领悟到了,以后我看着天空会想起什么看着太阳月亮、看着土地我会想起什么。 以后我看着天空,会想起一次也没好好看过天空的罗威尔;看着太阳月亮,会想起一次也没有看过这些的罗威尔;看着土地,我会想起一次也没有试着踩过土地的罗威尔。 全世界都会成为我的痛点。现在比起我的死亡,以及随之而来的遗忘,我知道有更可怕的东西。 该把这个叫做什么呢,叫做怜悯又太伟大,叫做亲情又太冰冷,叫做友情又太热烈,叫做恋人爱慕又太深重,但是叫做恐怖、愧疚或是自责都不合适,就算一直抱着也会一直感觉到痛症。这种感情无法得知名称,罗威尔赋予了它姓名,原来是‘爱情’。 仅仅是因为进行时世界也会变得美丽的,还以为就是爱情。原来还有这种爱情,会流血,会裂开肉,像是会碎掉骨头的爱情,世界变成痛点的爱情。”
影

围绕复仇主题展开的美国禁酒令时期的黑帮故事。人物塑造都很不错,整体很像欧美电影,但是透出经典男同味(这就是黑帮兄弟情吗?个别剧情要素狗血,最后大海的那一幕和背影很有感触,留在尼禄人生里的大概只有背影吧,回应逝者所言“一切皆成徒然。” 总体来看算是一部不错的精品冷番。

有生之年还能看到第七季,竟然还有点主线剧情😂,重温起夏目友人帐前几季感觉自己也老了,我的年龄都比名取周一大了实在太可怕了……重温感觉要了解日式侘寂美学以及其宗教思想、民俗学才会对作品的意境更有体会,不过日渐增长的年龄已经让我有新的感悟和共情。顺便说一下绿川老师漫画的笔触这么多年依旧变化不大,真的很厉害。回头看看在多年众多厌女和巧克力里藏屎的日番里,夏目友人帐真的是初心不变的一股清流了!
游
没玩新的游戏!尽是瞎忙和卡文中!
旅行青蛙有几张很可爱!



我的蛙蛙叫抹茶,小小的一只却在探索广阔天地,最近用上了我买的灯,可愛い!
明信片偶遇


第一次收到来自加拿大的信封,里面是各种车票和印刷品,这个邮票喜欢爆了!!!是《使女的故事》的作者,染上的墨水和盖销的痕迹也让人联想好多。

其他
立冬的夜晚漫步在河边,沿岸的雏菊依然还在盛开。11月初经历了难得的台风过境,但无论是小区栅栏上的月季还是路边的秋菊都依然残留不少。有时,我看着浓稠的黑夜和倒映在水面的灯影,会想着生命是一个随机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