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结 | 2025 9月 夏李青涩之时

买了4斤李子,但没有一个有回忆里酸甜微软的多汁口感,全部都很涩,一点点艰难啃完了。啃完之时,夏天开始降温了,时间过得好快,而我的生活是否得以质变尚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还在记录,并且我相信我会一点点修复好自己。

一些尝试

  • 人工耳蜗开机

九月里的大事要数人工耳蜗术后开机了!这个天气九月还是超级热啊,到耳蜗公司路上就已经暴汗淋漓了,又破费购入耳蜗防汗套防汗贴😭。到了耳蜗公司总部后,发现来调机的人真的超多,等了好久才轮到我,已经可以预见自己的未来了……刚开机时,所有的声音都是丁零当啷的,杂音超多听起来特别难受,仿佛被按在各种噪音里用力摩擦。听调机师问话时也感觉她的声音像是没有任何语气起伏的机械音,还有点滞后,期间滋滋滋的电流声音绵延不断,和想象中的声音差别悬殊,但调机师和我说这很正常,说明大脑还不能立刻接受外部的信号刺激,直到此时我才对自己头里真的有两个电极植入体有了实感,然后耳蜗调机过程就像调助听器一样,根据我听声的反馈调大/调小,因为我感觉很不舒服,所以调机师给我开了降噪程序让我先回去适应一个月。事实证明人体真的可以适应一切……

Alt Text

我的耳蜗外机↑(已经上了防汗套)

选的都是澳大利亚科利尔的n7分体机,磁铁比一体机轻巧,维护比一体机娇气点,但是能配两种电池仓,一种充电款一种放耳蜗的纽扣电池,我觉得可以根据居家/出门灵活切换使用的电池这点很重要。但现在外出时我这个挂耳外机总是需要夹子固定,因为我的耳朵上半部分骨头至今还软软麻麻的没有支撑力道,每次早上起床刚戴上时头一歪分体机外机会掉下来,🤔摸自己的耳朵像是在摸橡皮泥……吐槽!!!市面上带有夹子的耳蜗套都贵死了,准备有空自己diy一个,关于人工耳蜗的衍生消费的种种我打算之后放到另一篇讲!

接下来几周就是戴耳蜗让自己浸泡在有声环境里,听各种声音,如果大脑完全理解了这是什么声音,通过耳蜗这种声音就不再是无法辨识的电流杂音而是成形的声音。低频的声音比高频的声音更容易识别,比如键盘声、鼠标点击声、写字的沙沙声、呼吸声、摩擦声、咀嚼声等等,但是地铁报站声、街上车流声、公共场合喇叭声、很大的说话声等等很难捕捉到。不得不说大多数人对人工耳蜗的想象还很局限、不切实际,网上有一大部分开机秒懂听得比助听器好的种种宣传都是极端个例,真实的开机康复进度因人而异,需要很漫长的磨合期。我虽然是语后聋在口语环境长大,但开机依然没有秒懂,也是从零开始重建听觉系统,听训占据了我一天中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一般来说一天听4-6h书就很累了,总体感觉是筋疲力尽的(好多很想吐槽的事,天呢我到现在还没写完一期专讲人工耳蜗的博客……)本以为还要在幻听的折磨里渡过最开始的适应期,但第二周我就能听出很多说话声的情绪起伏了,声音在慢慢和脑子里的声音记忆对上号,也不是那么滞后,截至今日一个月在家里听声感觉杂音少了很多,白天听家人说话还是像隔着几层纱,但比之前好受点。晚上听东西效果最好,自己给自己念书能感觉到声带的震动和吐气声,以前戴助听器是很难听到这种细节的,继续坚持坚持……!

然后休学也办好了!(否则不能想象我要在这种状态下无缝衔接开学和大论文开题,会比上学年还痛苦。)办完手续后刚消停了一会儿,又因为要去打预防脑膜炎的进口疫苗看起后面的行程安排,这里还想吐槽……!国外植入人工耳蜗是强制要求打这个疫苗的,国内就不管你死活了只有个保五年的国产疫苗,我术前业务员甚至没有和我说疫苗的事,医院只负责植入手术,还是术后通过耳蜗交流群才知道这个要打,虽然不打自己小心点也没事,但目前不想抱有任何侥幸心态,于是决定以后去澳门或者香港接种保终身的进口疫苗,火速做好了一份详细的港澳旅行攻略!😭就是月经不规律术后两个月迟迟没来一直确定不下打疫苗的时间急死我了国庆后再看看......

整个九月从开机到办理休学到看疫苗预约,我感觉我的焦虑真的有一半是被外界逼出来的。本想着先选择性地隔离一些焦虑源泉,结果永远有新的琐事让我焦虑,比如10月耳蜗调机还要公众号上提前抢号,每周都刷新看下一周都是满号,这日子过得我真是快没招了......


  • 出门了!
Alt Text

开机第13天时,想着不能老呆在家里,就决定走出家门去看艺术展,坐了地铁,感受了人多的公共场合,一出门声音还是很要命,耳蜗最开始给的程序降噪处理会让人听不见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声,但是地铁的嘈杂声和报站声完全混在一起,人声在室外更难辩别,听久了回来脑子也轰轰轰嗡嗡嗡的。

Alt Text Alt Text Alt Text

看的第一个展览是每年都会办的unfold艺术书展,很多摊主的摆摊就很美丽也有超多有意思的想法,好多有趣的自由创作者,好羡慕,还有好多外国人,但是一句话也没听清,有个小哥滔滔不绝地和我家人讲他的旅行见闻史,全程只有我在尬笑装作听懂……最可惜的是展览放在一个几乎倒闭的破落商城里,空调不给力。进去场地灯光也不太好,走近影子会落到摊位上影响视线,足见一个地方对创作群体的态度,怎么说呢这种携带大量自制刊物的展没有人举报就不错了(……逛展时还是会被很多人的想法和心血打动,感觉他们才是真正活得精彩的一群人,好想以后也不上班了做自由创作者,人生还剩下几年可以将脑海中的想象变成现实……

Alt Text

然后又过了一周,出门去看了个人很少的艺术展《无羁之境:洛桑原生艺术收藏与他方视界》,内容是边缘艺术家的创作,他们被称为原生艺术家。“原生艺术”(l’art brut)这个概念最早在1945年由法国艺术家让·杜菲(Jean Dubuffet)提出,意为“未受艺术文化影响的人创作的作品”。这些隐居的原生艺术家通常是来自各国的精神障碍患者、残障者,困于精神病院、家庭或监狱等地无法自由活动者,但他们的作品通常包含着反集体的独创视角。在展馆里闲逛时,我印象最深的其实不是画,而是银幕放映的包含个人视角的摄影作品,也看到听障者Judith Scott用布料线团做的装置艺术。但在逛展中我开始好奇,尤其是在我之后看到篇报道《Art Brut: auction prices going crazy》 不禁思考,这些原生艺术作品通过拍卖为人所知,但拍卖所得的钱用于何处了呢?创作者本人究竟有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并真正用于改善他们或像他们一样的人被边缘化的处境?拍卖所得收入最终应该是用于博物馆收藏、机构建设、展览推广等方面,但悖论恰恰就在于,原生艺术被定义成“纯粹、非功利”的艺术,不为名利而作,但反而使得创作者在文化和市场里缺少话语权,不得不依赖市场获得合法性和地位,最终机构与市场受益,艺术家本人则没有稳定收益(甚至收益在监护人手中)。虽然我们嘴上会说他们的创作使他们得以“可见”,但大多数人也只是竞相观赏和占有一幅相对特别的作品,为此自我感动一番,而不会关心作品背后人的实际处境,这难道不是一种另类的消费边缘人群吗?目前还没想清楚这点……

Alt Text

还赶在国庆前打卡了逆转裁判的主题餐厅,人少刚刚好没怎么排队。不得不说这里超出了一些我对这类联动餐厅的刻板印象,我以为东西会又贵又难吃,但结果小冥的蘑菇奶油面和无罪判决特别套餐(打抛饭)虽然是预制菜但味道还蛮好的!甜品味道一般,“多余的感情”甜品徒有造型,敲开来是平平无奇的巧克力球有种被骗了的感觉……


  • 书柜上新
Alt Text

收获了狮萨宝宝的夏日摆件,以及书柜大换新,这个月看了《迷宫饭》,漫画真的好好看刷了两遍收了一套实体书,意外地搭书柜里的猫咪摆件,最后感觉还是放一排漫画好啊,习惯用电纸书了正在考虑要不要把其他简中实体书都出掉……


  • 重新运动复建了!

术后月经就再也没来过一直很慌,开始进行一些低强度运动摄入增加点肌肉力量,每天饭后在跑步机上走走,偶尔做做低强度的操用用哑铃,这种情况下人工耳蜗不会掉,也没有出现脑鸣反应,但每次运动都大汗淋漓耳蜗外机需要及时干燥,耳蜗专用的电子干燥器又花了我六百大洋😅肉疼……


书影邂逅

读了……

9月的话大多数是听书为主,以下几本是全程听完的!

教你快速辩别男人操弄性别叙事的各种诡计,各种掩饰性别歧视的典中典案例不胜枚举,值得一读!作者点出以白人男性中心主义建构的强势群体代言了“正常人”的典范并利用性别赋予的特权维护其优越性,但所谓“正常人”的权威性实则是依赖社会与文化话语对他者的不断贬低和排挤而存在。作者对文学史上针对女性作品的贬抑所做出的逐一回应揭开了男人的遮羞布,乍一看感觉男人一涉及性别议题大脑就会自动退化……

一直很喜欢埃尔诺的真诚。她总是不断地回顾现实从中提取材料以此展露许多人容易忽视的细节,所提到的两点一直很棒,一点是“写作为的是留下一种目光,看世界的目光。” 另一点是 “当无法言说的东西变成文字,它便具有了政治性。” 我也从来不觉得文艺创作可以和政治分开,政治其实是人与社会生活关系的总和,个体的呼吸、言语、记忆方式里都回避不了政治。在书写具体的历史和生活追忆里,政治与时代的深层影响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吸引我的从来不仅仅是作家作品中的叙述视角,更在于她们都试图通过文字介入世界,她们并不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特别存在,而是超越个体的、联结性和对话性的,让拥有相似经历或面对相似境况的个体获得力量。

朵卡萩的写法很诗性,读到后面会获得新的体验。反人类中心主义的题材与宗教反讽、凶杀案结合在一起,仿佛在观看一部发生在边境的魔幻电影,老太太的第一视角真的很有意思,也因凶杀案的描写点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利用动物、虐待动物早已被视作理所当然。然而动物并不是人类随意捕杀猎取的资源,而是与人类生存以及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重要存在。被杀掉的动物也可以视作一种隐喻,它们可以是猎物,也可以是任何不再主流群体中的人类,人类会在杀戮和暴力的文化中磨灭掉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在这种习以为常的暴力文化之上,人类的整体命运又何去何从?诚如书中所自言自语的那样:“我們以複雜方式造出的奇異存在也很容易粉碎。我認為一切都不尋常、十分糟糕且具威脅。我只看見災難。但是既然初始便是沉淪,那還有可能跌得更深嗎?”

这本诗集里所有的诗是用英语和美国手语(ASL)书面形式两种表达印刷的。看后发现不懂ASL手语阅读体验会大打折扣,ASL手语思维的语序、语法、用词等表达思维完全不同,感觉诗歌内容更适合舞台/视频表演呈现,而不是文本呈现。但诗人的确是双语驾驭的高手。感觉国外聋人社群对手语的表达创作和影响力这方面做得很好,而且具有高度的政治意识和文化自觉,反观国内一群人还在为手语是不是落后语言争吵不休,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好喜欢这个和植物结合恐怖美学的末日题材,市民呼吸也要交氧气税真的太地狱了……对白也很好……整部作品的基调和设定是很绝望的,这种绝望甚至是致敬现实的,足以令人共情到窒息的,我目前看不到任何破局的方法,许愿求不要烂尾!!

Alt Text Alt Text

封面设计得也很美!这种植物换头的异化表现形式!这线条!

很神奇的是男主最开始倾听植物声音听阈疲劳的描绘感觉就很像我现在听东西疲劳的状态……

这部作品动画真的不如漫画好看啊,漫画关于迷宫、种族、恶魔和欲望、吃与生的设定都很出彩,从头到尾始终扣题,幽默和想象力并存,主角团没有什么性缘关系整体观感太舒服了!在永不靥足的欲望背后,人以想象不断扩充了其存在的界限,九井老师的漫画建构何尝不是如此呢……后期画风有种西欧版画的风味,看完会滋生出疯狂补习欧洲各地的神话和民俗的冲动……好看死了,我愿意安利每个人都去看迷宫饭,感觉九井老师就是很会生活且审美有趣的人,她真的很爱笔下的人物!

实体书《冒险者权威指南》的书皮内页有个巧思!

Alt Text

看见有人用相框把它裱起来了真的很漂亮!

颠覆了很多我对民主运行法则的既往认知,这本书倡导读者完全从领导者角度去重新审视政治,比较和剖析了不同体制的政治运行模式,解释了为何很多人上台就被权力同化,如此看来只要人类还执着于权力统治的游戏,普通牛马就无法从paying taxes and living in fear中解脱吧……

看了……

我现在才看芙莉莲,但感觉没有网上吹的那么惊艳,动画给我感觉这个故事里所有人都是历经大风大浪的淡人,智商在线且沉着如常,平静地站着讲完话,平静地开打,平静地接受一切不可挽回之事……有关魔法的设定还行就是后期的魔法师考试像是回归少年漫的老套题材。不知道作者要在现在这些前期铺垫下如何创作出不平庸的故事。

不带脑子欣赏会小坤的美貌,很喜欢牡丹夫人的桥段,但画面太过绚烂了,故事依旧是老套又小儿科的宫斗戏份,剧场版没有TV的内核。下一集终于不用把小坤拦在大奥外面了可喜可贺(小坤是猫妖化身,也不用太执着于性别吧……

也是一种怪物横行人类一败涂地的末世公路片,动画是双线叙事(就是有种《约定的梦幻岛》既视感)主角这对还挺纯爱的很喜欢看他俩互动,但因为作者是顺直男所以他的跨性别设定根本站不住脚,纯纯是屎,无论是对女主身体的处理还是任何性别倒错的桥段都逃脱不了男性异性恋的那套,可能男的无法脱离用屌写故事吧说这是lbgt题材我的感想是别来碰瓷lgbt……

对梵蒂冈布景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摄影无可挑剔。台词写得蛮好的,就是宗教部分没什么感觉,觉得吸引人皈依的从来不是宗教,而是包装宗教思想的言辞和叙事,看剧时我对拉丁美洲的胡安娜修女的生平产生了兴趣,但这个pope的故事以及梵蒂冈内部的权力斗争实则很平庸。

看之前没想到是泽连斯基本人出演,但令我惊叹的是编剧(据说是他老婆)真的很有梗,各种笑话和政治讽喻都很精彩,布景也很精致可以看到很多乌克兰的风景,尤其是基辅的建筑、城市景观,还有各种家长里短,啼笑皆非的乌龙,喜剧的魅力是让人感觉到活生生的人,这是战争还未摧毁的国家,一联想到现实每次看主题曲画面都有点悲哀。第一季没有所谓的崇高叙事,消解了各种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但到了第二季第三季剧情开始一落千丈,无法得知这部剧是否真的是泽连斯基为选举造势,听说剧是里面出演的一位寡头投资的,那这真的与现实之间构成了强烈的反讽。

玩了……

Alt Text

开机后就美美玩上象友赠我的游戏,在最初无尽的嘈杂里最先涌进耳畔的是这个游戏的音乐。非常美的体验!!!绘本一样的精品视觉小说游戏,期间还有短短的小动画,感叹这个艺术和文案太细腻了。女孩子间的友谊真的很温馨,整个小镇设定也很有趣,从刻有名字的导弹、拼凑的装甲车到幽灵从垃圾场再生的设定都充斥着末世的荒诞味道,感受这一系列故事,又像是和主角一样在冬日品尝热可可(夹杂着很多让人猝不及防的暴力桥段但幽灵的设定又刚好让其合理化?)喜欢酷酷的小叶子杀手。故事未完待续让人翘首以盼第二季。

Alt Text

夏天就是好啊那么大一条翻车鱼钓上来了!

对下一个月的心愿......

  • 我要美美产出同人

  • 顺利抢到号第二次调机

  • 多出去习惯室外声音,解锁更多声音

  • 日语复健!

  • 做出满意的欧包

  • 把相机里拍了一半的胶卷拍完吧(也许

加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