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昊美术馆去里面逛了逛,简单记录。

一楼的展览主题是“未来生命档案”。一共展出21组充满赛博味的作品,我印象深刻的有:

《爱之眼》。人与人对视或许会进行灵魂交流,但是仿生人呢?

《数字蜂巢》。借用凯文凯利的蜂巢社会概念假象,基于脑电感应设备的人工生命系统。

《宇宙交响曲:行星分子音乐的探索》。设计大意为选择一颗行星放置在装置的中心,通过压力传感器触发周围化学元素球的振动形成一曲振动交响乐,并通过投影将整个空间映射成一个类似行星的分子振动图像。

3D打印的《塑心》,说是关于残障辅具的思考与可视化。

《桃源》。关于神经网络驱动的人工智能控制的全自动化社会影像。呈现风格有点黑客帝国那味……

二楼的展览是“鱼人鸟:三幕剧”。



鱼象征着被屠杀的生命。人又有何区别?但是对我冲击力更大的是整整齐齐堆满的鱼罐头。突然想起以前曾看到过一本关于伤膝河惨案的书,里面有张忘不了的图片:牛骨如小山般高高堆起,横陈在密密麻麻的文字里。它不是人类的尸堆,却更有残忍的象征意味,使我想起种种电影和历史照片里堆叠的尸堆,世间的暴行如此循环往复、毫无新意,以至于动物的象征会比人的照片在心中更能荡漾起久违的怪异、陌生、不安和恐怖。
有没有可能,人类迄今为止拥有的不过是陈尸的历史。我们在祖先的滥杀里步入轮回,在幻影制造的庞然秩序里服刑。


印象里最深的是这个装置艺术:《被树困扰的鸟》,靠近确实能感觉到鸟叫声但是没有鸟,只有像幽灵一样挺立在雪色荒原上的树,表达的是自然与生命之间微妙的依存关系。树原本是鸟的栖息地,却成为鸟的束缚,变成鸟的生存囚笼。但是生存的囚笼无处不在。
展览宣传的介绍说“大自然是一个存在于参与和遗忘之间的矩阵,是我们生存系统的一部分,也需要人类去维系平衡和支才能持续发挥作用。”我认为如此看重人类的作用太过傲慢,本末倒置,甚至有点让作品的意蕴变得俗不可耐了。还是脱离人类中心主义,去触碰那种荒凉的绝望吧。

三楼最后一部分的展览都是分辨率超低的视频,逛得我有点头晕。赶上馆内设备故障,于是走马观花一阵。



糖厂的这个视频拍得蛮有意思的,叙述一场悲剧的方式也很有意思。就是看得我真的头晕。多来几次我会审美疲劳。
意外地还发现馆内保留了一个画展。作者似乎喜欢绘制焚烧人骨相关的种种图案。

